科研教学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科研教学成果
应用导管技术介入治疗肝血管瘤及其远期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 2014-05-30 浏览次数:次   字号:[
  

  成果名称:应用导管技术介入治疗肝血管瘤及其远期疗效分析

  起始时间:20030701日至20100301

  项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计划

  所属专业:介入放射学

  获奖年份:201212

  奖项名称: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3等奖

  项目负责人:张学军

  团队成员:欧阳墉 年龄75 职称 主任医师  主要承担课题论文整理与修改工作。

            朝鲁孟 年龄49 职称 副主任医师  主要承担课题临床治疗工作。

            马和平 年龄59 职称 主任医师  课题参与者

            甄彦利 年龄50 职称 副主任医师  课题参与者

   

  成果简介:

  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是成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传统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局麻下股动脉穿刺,插管于肝动脉,先行CHL供血动脉造影,根据所显示的瘤灶大小、异常血窦富乏,将适当计量的平阳霉素和碘化油充分混悬后配制成乳剂(PLE),经导管注入到肝血管瘤异常血窦内,PLE充填肝血管瘤异常血窦后,缓释的平阳霉素作用于血窦内皮细胞使其硬化、闭塞,继而出现渐进性血栓形成和组织纤维化(祛血管作用),使得血管瘤缩小、消失,从而达到非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目的。

  1995年—2006年共收治CHL患者105例,共计156个瘤灶,根据瘤灶大小分为ABCD四组),105例皆采用PLE经导管肝动脉介入治疗,共行135疗次,其中1疗次者75例、2疗次者30例。术后全部病例均经USCT/MRIDSA检查随访3年以上。以显效、有效、好转和无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总有效率。AB组和CD组治疗1次和2次者总有效率之间的比较以及D组治疗1次和2次者总有效率之间的比较皆采用χ2检验,并对瘤灶大小、异常血窦富乏和疗次对疗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 156个瘤灶总有效率为92.95%145/156)。接受1疗次后的AB两组总有效率为100%57/57),CD两组为85.86%85/99),两者间有明显差异(χ28.8553P0.01);D组中接受2疗次者总有效率为100%,而1疗次者则为72.73%,总有效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2P0.05)。对于异常血窦丰5cm CHL1疗次往往即可达到治愈。随访期间105例无1例复发,未见肝功能损害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应用PLE介入治疗CHL,是我们于1995最先在国内提出应用,1996年北戴河全国介入放射研讨会上我们将这一新方法所获得的最初临床成果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得到与会专家和同道的一致肯定。我们设计研究这套治疗CHL新方法,其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即是将国产抗癌抗生素—平阳霉素与碘化油结合成乳剂,介入治疗CHL应用于临床后,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皆采用此技术为肝血管瘤患者提供治疗服务。该方法同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比较具有安全、简单、创伤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重复性强且住院时间短,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因此,在临床推广应用前景看好。


网站首页  |  专题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医疗设备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tyc1286太阳成集团 网址: 网站建设世纪泓科技 蒙ICP备2020004286号-1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20号 电话:0471-3283999  邮编:010017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