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流感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3.流感的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1)临床诊断病例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2)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a.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方法)。
b.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c.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3)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儿童病例肺内气肿等征象。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4.流感的特点
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5.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感冒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据初略统计,人一生中大约会感冒200次,每次平均持续7天左右,总时间大约5年。普通感冒,也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研究发现: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有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对症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普通感冒病情轻、病程短、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6.流感病毒感染怎么治疗?
目前,特异性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只有3种,奥司他韦(口服胶囊或颗粒剂)、扎那米韦(吸入粉剂)和帕拉米韦(针剂)。这3种药物,都是针对流感病毒的N(神经氨酸酶),不能抑制病毒感染,只能限制新生病毒释放。
7.流感季,如何进行预防?
(1)一般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2)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老年人、儿
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3)药物预防: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高丽副主任医师供稿)